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设计是艺术的创作,而建筑设计的要旨并不只是设计建筑。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他从不担心灵感枯竭,却苦恼想法太多,他希望不被枷锁束缚,也从不被命题局限。他选择项目的唯一标准就是有趣,手握众多设计竞赛奖项的青年设计师骆肇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有趣的设计作品。
本期访谈:骆肇阳

Wonderland LAB光学智能实验室主持设计师

作为从小学习绘画的理科生,骆肇阳在高考结束与父母商议后,选择报读建筑学专业。至今,他仍然经常参加许多设计类竞赛,先后还获得许多竞赛奖项,这也为他之后的设计之路积累了很多经验。骆肇阳在读研期间加入了导师孙澄教授的团队,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他也随着导师团队开始研究数字化设计与技术。他的博士研究的课题方向为办公建筑自然采光优化设计,与团队成立的工作室也有研究建筑光学方面。“做有趣的项目,或者把项目做有趣。”骆肇阳与他的团队成员秉着这样的核心理念只做有趣的设计,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际的项目,却做了许多能发挥想象的装置作品,同时他们参加的竞赛不计其数,也曾获取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大奖30项。



骆肇阳作为“工龄最大”的参赛者,总结到:过去几年,设计竞赛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建筑学语法的复现,一种试图“循规蹈矩”下“学有所成”的证明;再多年参与了许多比赛之后,如今它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次的“游戏设计”,都试图建立出“游乐场”式的氛围感,多一点“不合理”但好玩的要素。我个人觉得,建筑学本身所带来的乐趣绝对不仅仅是片面知识体系下的“捍卫”与“教条”。做“小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学大人”,先享受享受,别让以后做设计成了精神负担。骆肇阳在2020 UIA霍普杯大学生国际设计竞赛中,以作品《迷宫城市——一种新的都市语法的设计研究》获得三等奖。



运用迷宫般的单元重复设计,凸显密集城市空间中的错乱无序之感,而这种迷宫般的意向反而正是类似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型》里的网状结构,一种自下而上的无序感,具有充盈的活力,比如小吃街、菜场,这些“somewhere”般的场景,正是身体曾经在复杂城市穿行的经验,这便是城市需所保留的地方。

△ 2020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二等奖《DAYLIGHT/ CONCRETE/ MUSIC HALL ——Eight Open Public Musical Vessels In KZ, Sichuan》 作者:骆肇阳
对于骆肇阳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2020年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主办方要求做一个森林公园的建筑作品或建筑装置,在对自己作品满意的同时,他对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印象也十分深刻。它当时用了一个向心性的异形空间,将活动场地包裹,整体的流线又显得十分自然。

△ 2020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二等奖《DAYLIGHT/ CONCRETE/ MUSIC HALL ——Eight Open Public Musical Vessels In KZ, Sichuan》 作者:骆肇阳
“每个建筑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在谈到设计作品与当地产生的链接的问题时,骆肇阳认为除了那种特别强烈的地方建筑结构能够提供空间上的参考或是启发之外,譬如福建土楼,云南土掌房、侗寨等,从空间上联系地方特征很难。一般情况下,能够联系地方特征唯一的手段就是材料,材料是观者直接能够通过身体进行经验获取的“物”。骆肇阳表示之后会与团队多做这方面的功课,并将一些地方材料的想法投入实践的应用中去。
△ 2018年设计作品《水上人家》
在设计中,最害怕的是想法局限。骆肇阳分享的比赛经验就是多看、多想、多思考,做比赛跟写命题作文一样,先审题、获得题目关键字眼,然后反复琢磨,先在脑子里搜寻是否做过相同的命题。偷懒是设计者的大忌,该重新设计就重新设计,不要觉得有些东西似曾相识,就生搬硬套,很有可能与题目所追寻的细节差距过大。戴着镣铐跳舞,但别自己太执拗,把镣铐解开,想法才不会被束缚。

对文化类建筑与装置设计感兴趣的骆肇阳,为昌平大地艺术节设计的艺术装置——“沐光而戏“-彩虹吊床在昌平落地呈现。

△ 彩虹吊床
存在:骆肇阳做这个作品的初衷仅仅是联想到每次去看各种艺术展览,走了很久,脚很痛,想找一个地儿坐一会儿,很难。他猜想或许是因为“坐”与“躺”有碍观瞻,是一种对“优雅”的藐视,如何让“躺”与“坐”在不轻松艺术展览里艺术合法化,具有存在感。这是做这个田野吊床的初衷。遗忘:观众的对艺术装置的背景介入感很弱,他们往往以感官去探究。在昌平艺术园这个自然的场域中,希望让他们摆脱对于艺术品鉴赏的无力感与压迫感,唤醒最原始的感官体验,走许久的山路看艺术装置,觉得疲惫,不妨坐在山野中,躺在稻香中,看天,休息,作者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艺术体验,最好的知觉唤醒的方式,让他们的躯体去城市化,此刻他们自己就是艺术品,去掉虚伪的白色,细嗅似乎早已遗忘的、原始的五彩斑潮。
△ 彩虹吊床 昌平现场图
“存在与遗忘”这两个词来自于海德格尔的“对存在的遗忘”这句哲言。在这里“存在”就是指“自然”,对于后疫情时代,本来就因城市生活而无法接触自然的人们,因居家隔离,离自然更远,加剧了对“自然的存在”的遗忘。而“具有存在感”,就是希望“躺着与坐着”的人们在吊床上玩耍,成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与这个吊床、与自然背景一道,成为一件艺术品,成为一件具有价值与存在感的艺术品。
△ 彩虹吊床 昌平现场图
对于使用五彩斑斓的颜色作为吊床的颜色,骆肇阳表示是他个人的设计喜好,在设计中用不同颜色代表单元模块,利用不同的单元模块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或是不同场景意向。Q1:您平时参加竞赛,接触到竞赛题目之后,一般是如何找到设计切入点的?骆肇阳:一般是先进行审题,获得题目关键字眼,然后反复琢磨,在脑子里先快速搜寻是否做过相同的命题。但对于做过的设计是否适用于参赛题目,则需要推敲。特别对于许多设计者而言,总会犯偷懒的大忌,总觉得有些做的东西似曾相识,然后往里面硬套,但冷静下来后发觉与题目所追寻的细节差距过大。这时候就不能犯懒,该重新设计就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做完后,需要思考设计如何短时间内抓住评委的眼球,试着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评委,会怎么看自己的图纸。Q2:您觉得好的建筑设计是什么样的呢?对现在的建筑行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骆肇阳:有趣,这是我对好的建筑唯一的标准了吧。现有的建筑与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许多机构都有自己的建筑资料集与模型库,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建筑命题了。譬如高层、医院、学校等等,流水线成熟到都有人工智能算法工具就能一键生成方案。所以做一个满足需求的方案,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项目做有趣实在太难了,看看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扩建城市用地,经常是白皑皑的水泥大广场,零星一两个人在活动,当然这已经不仅是建筑的事情了,只是我觉得,到如今建筑市场这么萧瑟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土地上,还做着一堆无聊且令人觉得无趣的建筑,我觉得不如不做。骆肇阳:六七年前就参与AIM的比赛了,看见AIM如今更多元化发展,在旅游产业层面越做越成熟,感到由衷的高兴与祝贺。希望AIM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