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 经验 33场国际型竞赛
注册设计师350,000+
竞赛奖金总额20,000,000+
征集作品9,000+
李涵|请离开书房,我带你去广袤的城市

2017年,北京整治“开墙打洞”,连带开展一系列城市改造运动。成群的胡同片区和商业街区被实行手术,其中著名的就包括窦唯居住过的方家胡同。


早先这里曾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散落着包括双城咖啡在内的一系列小众休闲场所,以及各类文创公司。然而,这一片承载着许多人记忆的街区,却难逃被整改的命运。整治过后的胡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曾经弥漫在其中的城市烟火气,却再难觅得。

902231acf6c6b80510c029f3aebcb118.jpg

方家胡同今昔对比


同样被改造的,还有时尚潮流的风向标——三里屯。光鲜亮丽的三里屯Village一侧,拥有一条中外驰名的街道,这里原先是一栋老式的居民楼,但由于城市的发展,楼宇沿街的门户被商家租用,逐渐形成一整片商业街区。


这里盘踞着理发店、餐厅、纹身店、情趣用品店、夜店等一系列消费场所,成天出没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包括来往穿梭于写字楼之间的上班族,肤色各异的国际友人,以及各种前卫装扮的时尚人士。

e22cf30634119e7f8da7eb67909bb426.jpg

三里屯“脏街”众生相


由于多元的文化气息以及各具特色的市井商业,这里被人们冠以“脏街”的称号,在城市中广为流传。改造后的街区虽然焕然一新,但“脏街”已不“脏”,那些曾经涌动着人潮汹涌的城市记忆,也奔流而去。

一座城市的变迁,不仅来自于高速发展的立体交通,耸拔入云的摩天大厦,更来自于一道道市井街巷的变换更迭,以及存在于其中的一个个具体人物的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而有一些人,用心地将这一切的变化记录下来,他们出没于街头巷尾,手持相机,调研拍摄;或是搜集资料,整合于文字;亦或者背着画具,驻足在道路的一旁,将眼前的景象倾洒于笔尖。

5454059d86bf68a360122441e4d4446f.jpg

李涵 / 绘造社创始人


李涵,就是这样一位城市记录者。然而,他记录的工具,不是镜头,也不是文字,而是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轴测图。

fe0f32db652d68960d7ad35452042942.jpg

《一点儿北京》和其绘造者



李涵,生于70s的尾巴,自小成长于王府井的胡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后来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深造,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是建筑工作室“绘造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名城市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当代城市文化的新型创作模式。

cf7123d06a147c90c3ffafddcbb4a95a.jpg

李涵画像 / 插画:安庭毅


从小生长于老北京的胡同,目睹几十年来高速的发展变迁,内心敏锐的他自然对于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情怀。

那些街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大院里建于上个世纪的居民楼,以及混杂着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普通居民的平房,屋子院外生长的老槐树,以及门面上叫卖的小贩,一同串联起心中对于生活的记忆。

关注普通寻常人们的生活,在平凡之中发现生动鲜活的景象,成为融入血液里的本能。

aa68b2a0e433cfad2aa51abe527f5c0a.jpg

《东京制造》/ 犬吠工作室


由于受到日本犬吠工作室的《东京制造》和法国绘本大师桑贝《一点儿巴黎》的影响,李涵决定用建筑轴测图——这种作为建筑师,已经多年熟稔于心的作法,来绘制他眼中的城市。

a0376a55a717359a36d2facec1e8ad02.jpg

《一点巴黎》/ 桑贝


2013年出版的《一点儿北京》,是李涵绘制城市的首部作品。书中描绘了北京最有趣和时髦的三个地方:三里屯、七九八和南锣鼓巷。

729947db340b4800a243af6a6ece2a07.jpg

《一点儿北京》套装


通过全景式的大轴测图,展现了三个地区的总体城市风貌。丰富饱和的图像元素,如同复杂的迷宫,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打量这座曾经熟悉的城市。

7b35cecb4f7ffb12e1822aa7783fe3a6.jpg《南锣鼓巷》

00b020a9c0614564f5fd6fdf46add94d.jpg

《三里屯组画》(可百尼尼)


其后,又有《一点儿北京·大栅栏》分册出版。通过采访和记录10个该地区有关城市更新、胡同改造的案例,作者呈现了胡同生活的美好和诗意,同时又呼吁大家正视其中的艰难和无奈,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力量来关注旧城改造的话题。

757d6d1bf77ada29ba5b28b228547c29.jpg《大栅栏》

f060b5a1025bdabae70119ffc95b474c.jpg


不如,丢掉图纸上街去



在成为一名城市记录者之前,李涵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国企的建筑师。但当从事该行业一段时间后,他发觉自己变得很郁闷。

因为建筑设计虽然是和创造力有关的行业,但平常在事务所接触的项目,经常受到建筑户型、体量、风格的限制,加之甲方的干预,让他不能随心所欲去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子。

在一次对大众的演讲中,李涵介绍了“路上观察学”的概念。“路上观察学”大体上是指一个人在街头,单纯地用好奇和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街上发生的一切。

1ca980f88f9ccbcfc5d6fad647f864f7.jpg


《路上观察学入门》/ 赤濑川原平


日本的一位路上观察家,名叫赤濑川原平,他专门在大街上研究各种旁人忽视的事物,例如铁轨隧道、路标、楼梯等,然后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他人,而这些看上去对生活没有太大用处的事物,却收获了一批受众的拥趸和喜爱。

而李涵提及事情缘起,他是在自己当下的建筑设计实践走到困顿之际,开始放下手中的工作,走上大街,观察普通的事物,进而牵出了他与绘制城市之间的缘分。

6e4608365fcbd162a4251379ae10b950.jpg

《西直门》


走在帝都街头的李涵,发现了很多平时忽略关注的现象。比如西直门复杂的换乘系统及其形成如此“臭名昭著”状况背后的成因,三里屯“脏街”的众生相和正在上演的拆迁行动,以及798园区内纵横交错的道路织成的当代中国艺术的缩影。

50deca14dd4fd65f9332a134884f958c.jpg

798《无人之径》


而这一切,他都用电脑软件,将其一一绘制成图,为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立下极富冲击力的明证。

在李涵的作品中,充斥着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了追求与现实相吻合的效果,李涵和其团队,尽量还原室内的真实陈设与居住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某些时候,甚至需要假扮顾客,一个人与店主攀谈,而另一个人则趁其不注意时候,用手机拍下屋内的景象。

dced6798d8d7cdfb72ccd35d0d55744c.jpg

《脏街42号楼的轮回》


然而,正是这种处心积虑、精益求精的做法,造成了作品极佳的内容可看性与高度的城市研究价值。

人们在其中,观察着一个个丰富的细节,同时,也反观着自己。于他人之间,映照自身,给予生活最恳切的思考。

5f915a3c1c784bd19bf96e44515b02d5.jpg

不止记录,整合中不断创新



对于李涵来说,绘制城市并不是单纯地观察和记录,还带有反思,整合,甚至是再创造的过程。

在作品《团结湖》中,李涵及其团队除了保持绘造社一贯的事无巨细的风格,还对建筑绘画的技巧进行了新的探讨。

73b93bdb669464a94cea00e52eb87501.jpg

《团结湖》


通过不同方向的45度轴线,让观者的视点不断发生变化,犹如立体派的绘画,在多种冲突的空间系统中产生了卓越的张力,其中渗透着绘造社对于Colin Rowe透明性理论的主观理解。

2dc9af7b39615d255cf77b520b8b6be3.jpg

《团结湖》细部


在《东北文艺复兴》中,借鉴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的方法,绘造社将一个旧仓库的山墙改造成巴西利卡大教堂式的立面,生动地描绘了东三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a40464d20167b371b98eb4637b95055.jpg《东北文艺复兴》全视

827d9c979e53bd368b6f5a734b811a67.jpg

《东北文艺复兴》局部,改造成洗浴中心的冷却塔


《淘宝村 · 半亩城》则虚构了一个“淘宝村”及其相关设施的集群。画面以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作为平面底图,由互为镜像的两个正方形画面构成。内外之间画法异同,暗示了全球化与地域化、实体空间与虚拟世界的辩证关系。

ef06298e158ddf2c4b6381d6babffc3c.jpg《淘宝村·半亩城》的中轴线

38bdf9717e459010017dfe516f3a583e.jpg

《淘宝村·半亩城》中的土地庙


李涵强调经典对于创作实践的必要性,他认为经典是经过历史考验,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传下来的优秀案例,是创作者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灵感来源。

44a7eda30ec872619a734498fb3a0156.jpg


悖论中的融合


李涵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北三环区域的一片居民楼里,闹中取静,颇有“大隐于市”之感。同时他的家也位于同一个小区,每天上班的路程不超过5分钟,真正实现了“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的上班族的梦想。


776141aa2cc44a0891cdf696448b24c0.jpg

《双宅》/ 李涵手绘


他迷恋那些由民间自发生长和形成的事物,对于他来说,这其中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胡同,喜欢老旧的小区,以及其中人们的样貌,这里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显现出朴素但真诚的对于生活的热爱。

然而,当你问起,他愿不愿意居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时,他的答案是肯定的“No”。他认为传统而老旧的生活环境虽然充满情怀,但仅止于追溯和看看而已,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同样的悖论也发生在他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看法里。虽然他实现了大部分上班族所渴求的生活—工作模式,但他认为二者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界限,不然全然重合在一起,那样的状态令人感到压力和紧张。

c734d1ae8192b41fe88553a9df91336f.jpg


李涵工作室


对于这样的矛盾,李涵却欣然接受。在他的言谈过程中,你鲜少看到一味坚决的否定或者抗议,更多的是充分理解过后所达到的平静与坦然。

正如社会的发展需要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李涵的观念中也蕴含着两种矛盾事物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他曾经也对如何衡量自己作品的价值产生过疑问,但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很可能发生改变,颠倒甚至置换。过去在画界被评判为“能品”的东西,如今能否被看作是不同的存在呢?

或许,追问一件事物的评定标准已经不再迫切,重要的是一个人在他喜爱并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专注过程,收获诚实而丰满的结果。

c5d4b012592930fbb0f379cf1f4db38b.jpg


纯真状态



如今,年过不惑的李涵,依然在创作的路上不断前行。他一直致力于,融合不同手段,探索有关城市文化的多元创作模式。

6703720428ed556008759408b028ef5f.jpg

“赠阳庵”


“赠阳庵”是李涵为朋友而做的室内设计作品。由于户型的北面有一处赠送的错层阳台,便因势利导,采用了一个弧形的屋顶,外加一个老虎窗。室内设计简洁、利落,采用实木、马赛克等材料,创造了一个具有古典精神同时又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作品。

25a474946e0c2cd3cdc0150998b02e90.jpg

“赠阳庵”插画


《绘访工作室》以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的形式记录对一些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访问,用少言甚至无言的图画,呈现他们各自工作室的环境氛围,表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希望能让读者放空大脑,用眼睛观察,思考,而不是阅读。

2c8a890434fb9238a106b1d9c40b77d0.jpg37c13cab16ba29125bfa98f3876120cf.jpg

《绘访工作室》建筑师张永和


《楼房花朵》则采用“零度模型”,将真实楼宇人家的阳台面貌展现。李涵带领北京建筑大学的学生,深入研究楼房中不同阳台的模式,并将他们脑海中构建的“阳台”以各种材料呈现出来,让人对此产生着迷,想要窥视一探究竟。

e2076d5291f97809e7149fa3ebddfc65.jpg9c2114f8dc9bdd56e88754b2f5078a68.jpg

△《楼房花朵》


多样的媒介,在李涵及其的团队的手中,转换为富于意味的建筑实验范本,对于未来,李涵不止于二维的平面构成,想要做更多且更深入的立体尝试。

— 后记 —

李涵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不疾不徐地向你娓娓道来,配合他自由、合乎内心的生活状态,很有一种波澜不惊、优游自在之感,仿佛一个见过各种场面、最后归于纯真的老北京,守护着自己的一份精神的高地。

-END-

采访 / Kwan
撰文 / Kwan
排版 / Kwan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