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 经验 33场国际型竞赛
注册设计师350,000+
竞赛奖金总额20,000,000+
征集作品9,000+
建筑中的变色龙:覆土建筑

编者按:


覆土建筑不单是土壤覆盖着的建筑,也不单指地下建筑,而是指以土、石、木等作材料,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着的建筑。


覆土建筑是一种生态建筑的形式,在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历史,比如中国的窑洞建筑、土耳其卡帕都西亚地区和goreme山谷都是穴居住宅主要的分布地区。它们不仅像会隐身的变色龙一样,会以神秘的形态消失在环境中,它们还因覆土的特点,在节能方面有着显著优势,是与自然关系紧密、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640.jpeg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美丽又富有生命力的覆土建筑吧。




01

湖超低能耗建筑主题馆

建筑事务所:素朴建筑工作室;曼可尚设计有限公司

案例特点 :「低能耗的可持续建筑。」

640-1.jpeg

龙湖地产和奥润顺达集团联合在河北高碑店列车新城打造一个展示可持续技术和理念的景观公园,并计划在园内建造一个被动房展厅,作为向公众宣传和展示超低能耗技术,推广低能耗建造理念的一个平台。


640-2.jpeg

展厅的选址在水塘杨树林的北侧,设计之初,便希望展厅能成为隐于环境的建筑


既然要做超低能耗的示范建筑,就需要获得最严苛的标准——德国被动房中心(PHI)的被动房认证。

640-3.jpeg

项目秉持一贯的设计理念:整体思维是可持续设计的基本。被动房只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被动房对供暖能耗的限制和对保温的要求,结合“消隐于环境”的设计初衷,将建筑北侧压低到景观土坡里,与场地改造后的微地形连为一体,让北立面的消失,而南侧则利用全玻璃幕墙在冬季最大可能的搜集太阳的辐射热。

640.gif
从建筑空间上,提供了室内展陈空间流线以外的一套户外景观空间体验,尤其借助中庭立体台阶,将室内外的空间流线串为一体,模糊了室内和室外,一层和二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界线。让建筑的北侧借景观消隐于场地,建筑的南侧借幕墙的镜面反光消隐于自然
640-4.jpeg

最终本项目获得了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assiveHouseInstitute的设计和建成的认证,成为亚洲区第一个获得PHI被动房认证的展陈建筑。建筑团队努力以积极的方式,让被动房不再是抽象的数据指标,而是让人体验感知,具有识别度的建筑。




02

梅斯纳尔山博物馆

建筑事务所: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案例特点 :「嵌入山体的博物馆、因地制宜。」

640-5.jpeg该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惊世骇俗,位于海拔2275米的梅斯纳尔山之巅,临近南蒂罗尔最受欢迎的滑雪胜地,在群山簇拥中俯瞰齐勒河谷。640-6.jpeg建筑师Zaha Hadid解释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希望游客下到镶入山体中的博物馆,体验“洞穴”,然后到达山巅的另外一侧,在观光露台上享受山谷全景。640-7.jpeg针对山谷中的美景,Zaha事务所的建筑师设置了三个不同方向的露台看向不一样的风景。640-8.jpeg游客进入博物馆需要经过一系列楼梯,下降三个台面,穿过展览空间,方才到达底层观景层,观景层的露台向外挑出6米,为游客带来240度观景视野。640-9.jpeg大多数博物馆的外观和内饰也都是用混凝土制成,为了和周围景观中的岩石和外部的山峰产生和谐的共鸣。640-10.jpeg和山体岩石相比,博物馆玻璃纤维混凝土制成的外表皮色彩稍浅,同时内部的板材因为加入煤灰色彩稍深。640-11.jpeg

最终侵入山体的博物馆内因为覆土和半地下而保持着较为恒定的内温。宽大的窗户让自然光深入室内,并为游客带来叹为观止的风景。




03
消失的体育场”

建筑事务所:MAD马岩松

案例特点 :「全球最大覆土建筑群设计。」

640-12.jpeg“我们想构建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大地艺术空间,去和天地、和浙江的山水自然对话,给现代城市中每一个奔波的人提供一个可漫游之境。”——马岩松
640-13.jpeg2018年,MAD建筑事务所公布衢州体育公园设计。2021年,作为体育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可容纳三万人的“消失的体育场”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640-14.jpeg

MAD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和体育建筑属性如叠合,应把体育竞技和百姓生活的日常运动带到同一界面。场地是与自然相接、开放、共享、属于市民的城市公共空间,竞技场可通过建筑自身和建造技艺“消隐”于大地景观。


整体建成后,衢州体育公园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筑群

640-15.jpeg体育场立面被绿植所覆盖,成为景观本身。白色线条雕刻出新的曲线,其中一部分实际承载着人行步道功能。立面坡度恰好成为市民运动、攀爬、登高的新场所;缓坡处的草坪也可以是人们运动之余休憩的地方。640-16.jpeg除看台及内场外,体育场其他功能空间均位于覆土景观地面之下。得益于表层覆盖的种植层,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波动减小640-17.jpeg同时,覆土也有利于建筑与海绵城市的景观一体化设计,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640-18.jpeg

衢州体育公园地面之上是起伏的“山体”,交错相通的白色人行步道沿山体表面蜿蜒。人们行走其中,视线或开阔或狭窄,步移景异,在不经意间与环境互动对话。


“山顶”与“山脚”处的大型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空间内部,实现节能的同时加深了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

640-19.jpeg

覆土建筑如同变色龙,它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形态融入环境,不论是公园、城市、陡崖或是已有的沟壑,不论是用新技术或是地方传统建筑手法,不论是营造纪念性空间或是提供冥想、休息、娱乐空间,它们总能巧妙地利用或顺应自然环境,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覆土是它们的特点,更是它们的优势,它们是传统的节能建筑。它们低调、自然、原始、美丽又有活力,这个古老而又新型的建筑形式,至今仍让人着迷~

资料来源:
1.龙湖超低能耗建筑主题馆 / 素朴建筑 | ArchDaily
2.梅斯纳尔山博物馆 / Zaha Hadid Architects | ArchDaily
3.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22/8/51388.html
4.https://www.gooood.cn/the-loop-village-resort-hotel-china-by-maap.htm
5.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7/7/35917.html
6.https://www.archdaily.cn/cn/778020/he-lan-biesbosch-bo-wu-guan-dao-studio-marco-vermeulen
7.https://www.gooood.cn/great-wall-of-wa.htm
8.https://www.archdaily.com/958354/xerolithi-house-sinas-architects
编辑:咚
责编:匠山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