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打造了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后,邹迎晞和他带领的袈蓝,成为城乡融合领域越来越响亮的名字。但之后,行业峰会他鲜有出席,却……
“圆融无碍”、“有无相生”是邹迎晞早在2004年起就一直延续的设计哲学。

圆融无碍,通达融洽方能不受阻碍。邹迎晞非常关注文脉、自然环境与主角(使用者),而不是建筑师个人意志的表达。“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邹迎晞看来,建筑不是孤芳自赏:人工与自然、秩序与自由、抽象与现实、曲直、正负……相生相伴,不可或缺。城市需要采用不同于乡村的策略,不断“雕琢”,以雕和塑,产生正负、有无、物质与精神。从城市视角切换到乡村,邹迎晞提出一定要用减法,把空白留给自然,留给乡村,思考空间哲学、田园哲学以及乡朴美学,营造积极空间。乡朴美学,是邹迎晞在乡村实践中总结提出的设计理念,从温度、厚度、浓度、态度,阐述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人与自己的内在关系与逻辑。2021美国MUSE Design Awards-铂金奖在乡村,建筑一枝独秀是对土地的不尊重,它应该是田园的道具,与自然融合而非形式主义,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乡村多变的形式背后隐藏着有迹可循的空间原型。通过对乡村空间类型学进行研究、转译,设计才能“缝补”其中,以针灸的方式疗愈物理场域与内心情感。2021美国MUSE Design Awards-铂金奖
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一体化的逻辑思维与策规划、设计、运营全产业链的视角,或许是邹迎晞作为建筑师最独特的地方。他认为,建筑设计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建筑师能够发现问题,不断打磨方案,以设计为抓手,承前启后链接区域策规划与后期运营,才能真正实现业主价值、社会价值,最终实现乡村健康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最“不务正业”的靠谱建筑师邹迎晞就这样一路前行,一路吸引了一票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甲方和各行伙伴,始终初心如磐、笃行不怠。他说:“不需要附和,不需要追捧……我们就做利益在地的事情。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德国syn-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邹迎晞先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建筑设计学院。作为建筑师进入建筑及规划设计领域已超过20年。在参与乡村振兴的策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邹迎晞创新性提出了“新农人”概念与“土壤”精神,以期通过有理的策划、有效的规划和有度的建设改造为“人”的回归与到来培育有营养的土壤,最终通过对“新农人”的服务,让乡村吸引人,找回人,留住人,通过人才振兴,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设计服务在乡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