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国际设计竞赛平台,AIM始终肩负着“Architects In Mission”的设计使命,坚持着“用未来做现在”的设计标准,为青年设计师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共创平台。AIMER栏目聚集当代青年关注热点,以对话开启设计探索,助力青年设计师们可以跨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生长壮大。
-


探讨自己
发现自己
保持敏感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真实的表达、做有善意的作品

对张紫鸥来说,最幸运的就是找到了人生中最爱的事情——做艺术。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她认为艺术没有对错,一直保持敏感和对世界的好奇心的状态既是她做艺术的心态,也是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特质。


从学习设计到版画创作,再到文物修复,她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一直寻找感兴趣的事情;从中国传媒大学到中央美术学院,再到故宫博物院,她认为艺术的内核都是相似的,做喜欢的事情可以每天都过的很快乐。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张紫鸥会创作一些装置,虽然与版画创作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创作角度却是很相似的,她研究生学习的是中国传统版画,而艺术装置就较为现代化,但张紫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是互相给予养分的,之间并不冲突。

△ 装置作品《日记本的再创作-寻找周轩》

在昌平大地艺术节中,张紫鸥为艺术节设计了装置作品《牧云而憩》。



在创作《牧云而憩》作品时,张紫鸥会更多的关注到装置的展出空间,希望作品能够与所处地方和观赏者发生关联,希望装置不是孤立的,她用亚克力喷漆的球做成了云朵的形状,引导观众与之互动,在现实生活中遥不可及的云,此刻可以触摸到。床架上整面的镜子,倒映出天上的云与床边的人造云,让它们融为一体,呈现给观众虚拟与真实世界交织的感受。

在提到设计理念时,张紫鸥说从大学开始到现在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自己的,她认为探讨自己、发现自己是一个很有趣也很痛苦,但是很值得一试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清楚自己每时每刻的所思所想,但是却无法真正的了解他人,所以张紫鸥选择在创作作品时尽力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和思考。


《台湾游记》铜板组图是一次旅行纪实,在去台湾的每一天都携带—块处理好的铜板,每天放在身边,铜板上悄然记录了每日的行动痕迹,并随机显影在一个平面上,回到工怍室腐蚀印刷。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真正的“日记”。



在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张紫鸥创作的作品《艺术使人昏昏欲睡》,她在房间中放置了两张床,希望能够与环境本身产生一些链接,观众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还可以休息、玩耍,给大家带来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对于张紫鸥来说,观众能够体验到一些东西,能够得到一些反馈,就足够了。




《是毒药,也是解药》作为张紫鸥的第一件装置作品,也是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了解了大家背后的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发现可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也无法帮助别人解决自己的痛苦和问题,艺术家认为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了解到政治家、企业家,各行各业人的故事,她觉得即使无法改变世界,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在做完这个作品,感受了许多的负能量后,张紫鸥创作的方向也有了转变,她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开心的过好自己的人生,也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快乐的东西。Q1:在做了这么多作品之后,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吗?张紫鸥:在做完这些作品后,我也是一直处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和自己说吧,希望能够尽量真实的表达、做有善意的作品。张紫鸥:AIM发的文章我也有看过,我觉得内容挺好的,然后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独特的观点和视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