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农业嘉年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在野去野”北京昌平大地艺术节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论坛活动于昌平区兴寿镇在野去野大地艺术园举办。 此次大地艺术节旨在以艺术赋能,打造艺术特色鲜明的网红打卡IP,以点带面,推动昌平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助力昌平区乡村振兴,倡导将艺术魅力以田园为载体、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现,诠释到田野中去、与田野在一起的理念。
01.
沐光而戏-彩虹吊床
作者:骆肇阳
壹
设计说明
存在:
这个作品最开始的初衷仅仅是联想到每次我去看各种艺术展览,我走了很久,脚很痛,想找一个地儿坐一会儿,很难。我猜想或许是因为“坐”与“躺”有碍观瞻,是一种对“优雅”的藐视,如何让“躺”与“坐”在不轻松艺术展览里艺术合法化,具有存在感。是我做这个田野吊床的初衷。
遗忘:
观众的对艺术装置的背景介入感很弱,他们往往以感官去探究。在昌平艺术园这个自然的场域中,我希望让他们摆脱对于艺术品鉴赏的无力感与压迫感,唤醒最原始的感官体验,走许久的山路看艺术装置,觉得疲惫,不妨坐在山野中,躺在稻香中,看天,休息,我觉得,就是最好的艺术体验,最好的知觉唤醒的方式,让他们的躯体去城市化,此刻他们自己就是艺术品,去掉虚伪的白色,细嗅似乎早已遗忘的、原始的五彩斑潮。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
作品呈现了一种游戏的互动性。在野生的自然环境中树立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田园不单纯是视觉的,也同样是触觉的和知觉的,我们再游戏中找回童真的记忆,并在田园的惬意环境中,将温暖放大。让个体记忆在游戏中完成时空的链接。
02.
向阳而生-葵
作者:胡鲁
壹
设计说明
作品使用了我们随处可见的日常物品—凸面镜作为主体元素,并与向日葵进行了拟态结合。凸面镜代表了广阔的视野和前路,向日葵代表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十一朵向日葵分别朝向了不同的方向,也代表了前进的方向虽然不同,但阳光总在,理想不远的“向阳精神”。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
03.
载野而行- 旅居拓片
作者:于航
壹
设计说明
作品结合了波斯菊、向日葵以及生态中的植物剪影,以拓片的效果进行堆叠重组,从而构成类似展开的旅行箱的意象情境。体现将田园风光和体验装载成记忆的旅行意义。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
04.
牧云而憩-真实的云间梦
作者:张紫鸥
壹
设计说明
作品旨在探讨真实与虚拟的意义。床架上覆盖的整面镜子,让天空中流动的云与床边人造的云融为一体,现实与虚拟不断交织。坐在床边,望向镜子,在这一瞬,曾经梦里的田园展现在眼前,而繁琐的日常生活又成了抛诸脑后的迷梦。所以,究竟,何为真实?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
05.
和风而立-旋转的蘑菇伞
作者:林礼聪
壹
设计说明
作品造型灵感取自乡间的茅草凉亭,农人借此乘凉避雨。“风”是乡间田园的核心元素之一。感受风可以算作难得的乡间体验,此装置为风动装置,镜面不锈钢伞顶会随风旋转,制造光与影的乡间奇幻景观。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
06.
入夜而思-合十
作者:孙立东、Anna Andronova
壹
设计说明
平常生活中,一般双手合十用来祈祷,祝福,或表示感谢,感恩等。另外僧侣间也常用双手合十来问候对方,见到佛祖时双手合十表示对佛祖的尊敬。
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祖和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藏宇宙万法。
设计要相信顺势而为、平衡变化的智慧力量,只要稍加思考,巧妙的利用现成品(钢梯+绳梯)加工组合,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将“人造一半,天造一半”的设计观念付诸于行动,借力使力。修筑骨骼的外壳,再注入攀登精神高峰的梯子,让心灵和肉体都得到舒展、愉悦和升华。
夜幕降临,入夜而思,乡村的夜晚是有生命的。任思绪轻灵跳动,走入那许愿屋的自由之门,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那颗虔诚的必将与宇宙万物相连,许下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愿望,心诚则灵,去获得来自天地最本真的祝福。
贰
设计效果呈现
叁
落地呈现